11月13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在福州仓山校区常盛会议中心举行闽台融合发展“三个一百”签约暨两岸教育与农业交流合作研讨会。福建省委台办、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负责人,校党委书记赖海榕,校长兰思仁,校党委副书记曾华平,副校长郑宝东、林庆藩、周顺桂,校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陈艳,校长助理陈娟出席会议。签约和研讨会分别由兰思仁、郑宝东主持。

福建农林大学闽台融合发展“三个一百”签约暨两岸教育与农业交流合作研讨会现场
赖海榕代表福建农林大学致辞。他深情回顾了学校与台湾农林界的深厚历史渊源,介绍了学校“三个一百”行动计划(即与100家台企合作、引进100名台湾教师、聘任100位台湾行业导师)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他表示,举办本次活动和研讨会,是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我校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助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具体举措。期待与社会各界携手,共育两岸英才,让更多台湾教师和行业导师在福建农林大学这片热土上追逐梦想、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共同搭建起人才成长的高地;共攀创新高峰,聚焦闽台农林产业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联合开展攻关,积极探索闽台农林科技合作新模式;共享发展成果,加速推动闽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学校更多高水平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惠及更广阔的天地与更多的同胞。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对外合作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处)处长骆旭添介绍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政策,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发挥福建农林大学的特色优势,搭建闽台人才交流、科技合作和产业融合发展新平台,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在校企签约环节,我校海洋学院、林学院、农学院、食品科学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园艺学院代表与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福州市闽侯县朝阳休闲农场、莆田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永春威盛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厦门峻廷纸品有限公司、龙岩市千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惠安县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好柿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台企代表共同上台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在聘书颁发仪式上,赖海榕、兰思仁共同为新入职的台湾教师代表颁发聘书,欢迎他们加入福建农林大学大家庭,共育高素质农林人才。郑宝东、周顺桂共同为台湾行业导师颁发聘书,期待他们发挥所长,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台企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企业一路成长离不开福建农林大学持续的技术与人才支持,也离不开各级台创园、农业部门的倾力帮扶,更得益于两岸不断深化的交流合作机制。
台湾行业导师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公司主营的牛樟芝全产业链与母校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优势深度契合,产学研合作前景广阔,这是他当初选择到福建农林大学学习深造,现在又积极回到母校担任研究生行业导师的主要原因。希望发挥自身所长及资源优势,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农林人才、推动闽台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新入职台湾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被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对青年学者的重视及跨学科协作机制所吸引,最终选择加盟福建农林大学的心路历程。
在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创新、农业科技和产业协同发展、青年人才联合培养等议题畅所欲言,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建言献策。发展规划处处长范水生,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旭媛、教授洪燕真作为校台湾研究院代表先后发言,从不同的角度系统梳理了闽台农业合作研究成果,指出台湾在品种改良、注重市场导向和乡村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建议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和校地融通,在乡村振兴中彰显更大作为。邵武台创园服务中心主任张毅,平潭台创园、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等作为台创园代表分享了园区在科技支撑、政策扶持与品牌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展示了在引种驯化、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具体案例,表达了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创新平台的期待。台湾文化创意农业、水产饲料研发领域的台企代表发言,介绍了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成效,希望携手探索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林学院张玮尹等台湾教师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了融入福建农林大学的初心与感受,表示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两岸科教资源互通,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悉,为充分发挥对台优势,持续加强对台交流合作,学校深入实施“三个一百”行动计划,成效显著,先后与118家台企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涵盖农业科技、绿色能源、文创设计等领域;全职或柔性引进101名台湾教师,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聘任100位台湾农林企业界、学界资深人士担任本科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行业导师,构建“理论+实践”协同育人体系,导师团队来自台湾农业科技、生物医药、乡建乡创等领域,有力推动两岸在农业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学校合作台企代表、台湾行业导师、新入职台湾教师、福建省台湾农民创业园代表,学校二级单位负责同志、台湾研究院及在校台湾师生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
